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面积约1585公顷,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千亩红莲、芦苇荡,现有高等植物223种,记录鸟类145种、鱼类22种,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白云湖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图1 整治后的白云湖湿地成为鸟类乐园
2021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山东省济南市等一些地方湿地生态保护不力问题。济南市高度重视,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压茬推进整改,加快恢复湿地生态。
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治
系统排查,清理清运建筑垃圾。对湖区大堤周边进行拉网式排查,聘请专业团队对齐鲁名士宫等片区57公顷区域进行重点勘探,全面清查清运湿地内违规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共清理清运建筑垃圾约1.5万立方米。
图2 清理湿地内违规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并进行生态修复
整治违建,恢复湿地自然生态。针对白云湖湿地公园存在的违规建筑,开展清运整治与生态修复,种植垂柳、黄菖蒲、千屈菜、麦冬等生长快、耐水性好的植物,采取混栽和片栽种植模式,完成生态绿化1.7万平方米。
图3 清运整治湿地内违规建筑并进行生态修复
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
2021年以来,济南市累计筹集资金2069万元,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加大白云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在充分踏勘、座谈交流、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湿地修复范围、措施,同时加强鸟类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高低不等的树丛、灌丛、草丛,增加食源性植被,吸引鸟类来此栖息。通过植被恢复、水系连通、动物栖息地修复等措施,完成生态修复38.1公顷,提升了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2025年,筹集专项资金用于白云湖湿地公园候鸟关键栖息地保护监测能力提升。
图4 修复后的白云湖湿地荷花盛放
健全湿地保护长效机制
济南市先后印发《网络电玩城进一步规范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通知》《济南市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与管理办法》《济南市深化职能部门湿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严防湿地公园违法违规建设。持续开展湿地调查监测,编制完成《济南市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报告》《2022年度济南市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报告》《济南市湿地资源监测评估报告(2023—2024年度)》。持续强化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压实各方责任,齐抓共管,坚决防止破坏湿地的违法违规问题发生。
加强湿地科普宣传
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开展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系统宣讲湿地法律法规,坚决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大湿地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广泛传播湿地保护知识,提升公众认知;开展湿地观鸟、义务植树、自然教育等活动,让公众亲身感受湿地的生态价值;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举报破坏湿地的行为。通过一系列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了湿地周边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关注并参与湿地保护,对周边乱修乱建、乱排乱放、侵占渠道等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督。
图5 开展湿地科普宣传等活动如今,经过综合整治后的白云湖,翠树环抱、绿柳成荫,湖中水草丰美、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白鹭成群,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象。